2023年3月5日,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,改善资产负债状况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当前宏观经济好转预期增强,房地产市场信心加快恢复。为此,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举办“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”,以“奋楫笃行,涅槃重生”为主题,倡导企业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,稳健经营,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分析总结历年研究经验及房地产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,研究组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,继续从规模性、盈利性、成长性、稳健性、融资能力、运营效率和社会责任感等七个方面全面、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,引导企业不断优化发展模式,推动行业健康、良性运行。
在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中,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根据近5年百强企业实际状况,初选了500家符合要求的开发企业,依据企业规模与运营效率相结合、成长潜力与经营稳健相结合、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相结合、融资能力与综合实力相结合的原则,运用因子分析法及相关数学模型,对全国500家房地产企业(集团)的规模性、盈利性、成长性、稳健性、融资能力、运营效率和社会责任等7个方面的35个指标和其他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,科学全面地计算出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实力指数,研究产生了2023中国房地产综合实力百强企业。
百强企业整体发展特点分析
1. 业绩规模:销售额同比下降,央国企份额逆势提升
(1)销售额同比下降30.3%,市场份额下降2.4个百分点
图1百强企业2018-2022年销售增长情况
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,百强企业虽积极推进保交付工作,集中资源挖掘高能级城市潜力,加大线上营销力度,但也难抵销售规模出现下滑态势。2022年,百强企业销售总额、销售面积分别达63301亿元、36313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30.3%和36.2%。
图2百强及综合实力TOP10企业2018-2022年市场份额
2022年市场下行更加明显,房地产行业进入缩表出清、优胜劣汰阶段,百强企业市场份额持续下滑。2022年,百强企业市场份额为47.5%,较上年下降2.4个百分点。伴随着房地产供给端政策的持续发力,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、竞争格局均发生变化,不同类型房企销售均不同程度承压,企业分化现象逐渐加剧。
(2)前十城市贡献度过半,改善及高端需求超三成
图3百强代表企业2021、2022年城市阵营销售贡献率
2022年,百强企业继续深耕重点城市,一线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提升,二线城市仍是主要销售来源。2022年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均未明显恢复,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在深度调整阶段,但也有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因自身需求支撑较强或政策优化,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,百强企业锚定重点核心城市,把握市场活跃城市发展机遇,重点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提升。具体来看,百强代表企业销售额排名前5、前10及前20的城市,其销售贡献率相比上年分别增长5.2、5.7、4.9个百分点至38.9%、56.8%、75.8%。
图4百强代表企业2021、2022年重点项目各面积段销售占比
2022年,我国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,刚需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,而改善客户预期整体好于刚需客户,同时近年来新房供给逐步向改善产品转变,带动新房供应高端化,面积段出现一定增大趋势,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。百强企业顺势而为,加大改善类产品推出比例。从50家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各面积段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来看:90平米以下首置类产品的销售额占比为14.2%、维持了2021年下降趋势;90-140平米首改类产品销售额虽然较上年下降4.3个百分点,但占比仍然过半,达50.7%;140-200平米改善类及200平米以上高端类产品销售额贡献率较上年出现较大提升,合计增加6.4个百分点。
(3)投资聚焦核心城市,提高业绩保障程度
2022年住宅用地供应降幅超三成,且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,房企投资态度消极,全年百强企业投资规模腰斩。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面积同比下降36.3%,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,同期50家百强代表企业全年拿地金额总量同比减少53.8%,拿地面积总量同比减少74.8%。
图5百强代表企业2022年拿地重点城市(按权益面积)
百强企业布局更趋集中,核心一、二线城市成为主要布局城市。百强企业在22城拿地面积占比超七成,增加核心城市优质土地储备,抢抓市场复苏先机。2022年,百强代表企业拿地城市数量均值降至个位数,由上年的16.6个城市下降至6.6个城市。从重点城市来看,百强代表企业22城权益新增土储面积占比提升27.2个百分点至72.1%,其中,杭州仍是50家百强代表企业布局最集中的城市,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长沙、广州、武汉、西安、合肥、深圳等热点一二线城市位列拿地面积前十。同时,22城均加大优质土地供应,百强代表企业从市场支撑度和城市周期出发,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集中供地22城,以加快布局结构和货值结构调整,有助于抓住率先复苏城市,促进业绩转增。
2.运营表现:营收净利同比下降,盈利水平降至低位
(1)盈利水平降至近年低位,结转少毛利降导致利润下行
图6百强企业2018-2022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值变化情况
2022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,净利润下降显著,部分企业由盈转亏。竣工和结转增速不利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走低,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达371.6亿元,净利润均值达21.9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25.2%、54.4%,增速较上年减少13.3、24.9个百分点。
2022年,百强企业净利润率、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6.4%、4.5%,盈利能力继续下降,降至近五年来最低点。近年来受新冠疫情、市场下行、土地成本等各类成本居高不下等多重因素影响,百强企业净利率持续下降,趋势未有缓解。
(2)保交付促结转,改善盈利状况
面向新周期如何维持有利润的发展成为百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。新房销售“保交楼”已成为行业当下核心关注点,企业交付力变得愈发重要,交付力也将成为企业未来能够赢得购房者、金融机构、政府等各方信任的核心能力。在保交付的基础上,伴随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行业面临大洗牌,各大房企不再盲目追求高杠杆、高周转、扩规模,转而将经营安全与效益提升作为重中之重,追求有利润的增长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百强企业应吸取本轮暴雷企业盲目投资、高估回报等教训,谨慎判断市场环境和投资风险,做到向下防流动性风险,向上追求利润。
3. 经营安全:财务隐忧仍在,多渠道增厚安全垫
(1)杠杆率保持合规水平,短期偿债能力恶化
图72018-2022年百强企业“三道红线”情况
百强企业严格遵守“三道红线”要求,指标均值均已合规,但现金短债比有所下滑。2022年,百强企业严控杠杆率,“三道红线”明显优于合规值。百强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7.8%,较上年下降0.6个百分点,净负债率均值为82.9%,较上年上升0.7个百分点;现金短债均值比为1.6,较上年下降0.2。
(2)融资规模大幅下滑,政策支持有望缓解偿债压力
图82021年-2022年融资总额
行业融资规模同比大幅下滑,信用债、ABS成为主力。2022年,房地产行业共实现非银类融资8457.4亿元,同比下降50.7%。其中信用债融资4654.6亿元,海外债发行仅176.1亿元,信托融资972.1亿元,ABS融资2654.6亿元。各渠道同比均出现下降,其中海外债、信托降幅超八成,信用债成为融资主力。
(3)抓住政策契机,多渠道增厚安全垫
改善资产负债表成为房企抵御风险、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。2023年1月,金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出台,有关部门起草了《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》。该计划支持的对象为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,通过“资产激活”、“负债接续”、“权益补充”、“预期提升”四项行动,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,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。通过债权、股权的合理融资支持,房企将提升资产的流动性,在资产端体现出整体优化,进而实现资产负债表的全面改善。
4. 社会责任:尽职尽责保交付,多方回馈社会
(1)尽职尽责保交付,稳预期强信用
百强企业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,一方面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号召,强化责任担当,扎实落实“保交付、保民生”的企业使命。同时,百强企业利用线上渠道,提供便捷高效的交付服务;围绕项目交付建立完整的交付流程,从机制建设方面保证交付进度与质量;加强交付力建设,打造全新交付力体系。
(2)积极依法纳税,多方回馈社会
2022年,百强企业积极依法纳税。百强企业纳税额均值为39.1亿元,其中税金及附加均值为33.6亿元,所得税均值为5.5亿元。同时,百强企业积极投入到公益慈善、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,践行回报社会理念。
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TOP10研究
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在百强企业研究的基础上,基于对企业规模性、盈利性、成长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,评价产生了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“综合实力TOP10”、“规模性TOP10”、“盈利性TOP10”、“成长性TOP10”、“稳健性TOP10”、“融资能力TOP10”、“运营效率TOP10”和“年度社会责任感企业”。
2022年,房地产市场成交保持低迷态势,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回落到五年前。综合实力TOP10企业顺应市场变化,积极推进保交付工作,布局聚焦核心城市,行业地位稳固。
2023年,房地产政策不断优化,效果正在显现。在行业整体处于深度调整阶段,房企的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都遇到了挑战,未来在保证交付的背景下,房企仍应将现金流安全和有利润的增长作为重中之重,致力于追求高质量的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