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淮安蒲菜、洪泽湖大闸蟹、盱眙龙虾……这些在淮安、全省乃至全国都闻名遐迩的地理标志商标,淮安目前已有130件,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、全国第三。4月21日下午,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关于加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为这些“地标名片”联手加上“保护罩”。
“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,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,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,是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鲜活载体。”发布会上,淮安市中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尤铁梅介绍,为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发展,在广泛征求意见、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,法院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,以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为目标,联合出台了《意见》,旨在推动地理标志全链条保护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围绕《意见》精神,全市法院将聚焦淮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,大胆创新涉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审判机制,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,为淮安地理标志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《意见》明确,要优化地理标志案件审理模式,合理分配地理标志案件举证责任,依法支持行政执法部门执法。建立涉地理标志案件绿色通道,深化拓展线上+线下立案渠道,为地理标志权益人提供“一窗通办”服务。发挥知识产权“三合一”审判机制优势,组建专业团队,优化案件繁简分流,实现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案件优质高效审理。依法严惩侵犯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犯罪行为,及时有效阻遏地理标志领域侵权行为。
《意见》规定,要加强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,打击伪造或者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的生产、销售等违法行为,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。依托现有的区域执法协作机制,密切与地理标志产品销售集散地、网络平台企业总部所在地等属地执法机关的沟通协作,实现侵权假冒线索、监管标准、保护信息的互联互通。要深入开展特色产品普查工作,整合挖掘特色产品资源,加大对地理标志商标的培育帮扶力度,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特色明显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群体。
《意见》强调,要充分依托诉调对接中心,完善行政与司法衔接机制,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解纷格局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调解组织职业优势、专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化解矛盾,形成知识产权保护“社会共治”格局。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会商机制和知识产权案件反馈沟通机制,不断完善优化信息共建共享机制。加大对《淮安市地理标志条例》研究,共同推进全市地理标志保护地方立法。强化行政司法协同,努力构建知识产权“严保护、大保护、快保护、同保护”的格局。 赵大为 骆康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