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资讯 > >正文
视讯! 一双巧手连缀古今 文物修复与时代共进

时间:2023-05-16 12:10:09   来源:人民网-山西频道

“修复文物,一定要注意文物的感受。”谈起文物修复工作,来自山西博物院的陶瓷文物修复师续凯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
不久前,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太原落下帷幕,续凯获得了陶瓷修复组别的一等奖。美术专业出身的续凯,2000年由师傅带入行,此后23年,都围着这一件事打转。万余件破损的陶瓷文物在续凯手里重现往日神韵,也让他逐渐掌握了历史学、化学、博物馆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。

续凯打磨文物。


(资料图片)

清洗、粘结、打磨、作色、抛光、绘画……文物修复十分考验耐心和意志力,不同器物所需的修复程序又各有差异,考验着修复师们的应对能力。虽然文物保护与修复强调工匠精神和传统技艺的传承,但并不意味着,这是一份机械陈旧的工作。

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,国家层面的文物工作方针经历过多次调整完善。去年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,确立了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。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革新步伐在不断向前。文物修复理念也由从前的“修旧如旧”转变成“保持现状,呈现历史,留给未来”。

续凯和年轻人商讨修复方案。

“观念大不一样了。”续凯说,以前,文物修复常被理解为,把坏的器物修好、修平。比如,器物有道冲线,就开槽填上腻子;缺只耳朵,干脆把另一只也锯掉;口部有缺损,那就把口给锯了。

但是在续凯眼里,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。“除了要给文物‘治病’,还要当好文物的‘心理医生’,充分考虑器物本身的感受。”续凯坦言,一件文物从生产到流传至今,承载了很多历史信息,如破损信息、被人用过和修复过的信息,这是文物流传的见证。

给文物上色。

“新时代的文物修复工作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去看待问题,摸清文物的故事,尽可能地把故事留存下来,让更多的人看全、看懂、看动情。同时,还应该给未来一些机会。”

如何理解给未来机会?——让未来的修复师可再处理。

“不强行介入,不一味追求恢复原有外观,而是保持现状不劣化,现在做不到的就留给以后的人、以后的技术去解决。”续凯解释,陶瓷这种材质本身比较脆弱,以前为了修复的完整性,都会用强力胶一次性修到位,属于不可逆的修复。现在提倡可逆修复,未来的修复师会有更高超的技艺,可以对陶瓷重新拆解后进行修补,最大限度呈现历史。

运用科技手段检测文物病害情况。

“是药三分毒”,按续凯的理解,保护修复的介入,本质是对文物的破坏,只有适合、适度,才能起到保护作用。

技于指尖,俯仰千年。留住文物,不仅仅是保护了一件老物件,更是保存下了中华传统历史的文明基因。

如今的续凯也成了师傅,他对徒弟们有着同样的要求:“保持热情、执着专注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。”他将自己关于文物修复和文物保护领域的所学、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带动更多年轻人接过文物修复的接力棒,用巧手和慧眼,用匠心与热忱,守护中华文明。

标签:

精心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