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资讯 > >正文
评论1+1:演唱会不能成为“黄牛”的狂欢|今日报

时间:2023-05-16 17:18:03   来源:正观新闻

近来,演出市场很火,倒买倒卖的“黄牛”很“忙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(不含娱乐场所演出)票房收入49.80亿元、观演人数2185.22万人次,较去年同比增长均超100%,一些热门演出更是一票难求。

但与此同时,演唱会的火爆也让倒票“黄牛”变得更加活跃。如4月29日和5月13日,在韩红演唱会和任贤齐演唱会开始前夕,北京多部门开展的联合行动就抓捕非法倒票扰序人员达20人。


(资料图片)

为了防止“黄牛”倒票,多场演唱会的主办方都明确,“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,不得转赠转售”,同时给出限时退票窗口,给予那些“不熟悉购票、观演规则的观众”一定的“后悔权”。

“黄牛”在朋友圈更新的某演唱会报价 图源网络

人民日报:不能任由“黄牛”兴风作浪

对流动“黄牛”非法倒票做到露头就打,是维护营业性演出市场良好秩序的重要环节。调查发现,“黄牛”之所以能囤积大量演唱会门票,除了有专门用于抢票的软件外,还形成了一条“人工抢票”产业链。正因此,整治“黄牛”倒票乱象,法律的惩戒威慑非常关键,事前的监管防范也十分必要。根除顽瘴痼疾,需要凝聚合力。针对“黄牛”扰乱市场的行径,不少歌迷、剧迷在社交平台号召“宁可门口站,也不能让黄牛赚”,自发抵制“黄牛”非法倒票行为。毋庸置疑,只有让拒绝“黄牛”票成为全体观众的主动选择,让“黄牛”无机可乘、无利可图,吃到苦头、受到严惩,才能彻底断了他们囤票炒作、趁机捞一笔的念头。演出市场迅速复苏、势头良好,由不得“黄牛”在其中兴风作浪。多管齐下,共同行动起来,才能把“到现场去”的兴奋喜悦归还真正热爱演出的人。

光明网:不妨借鉴铁路部门的经验

非法倒票能获利,根源在于演出票能够私下自由流转,所以治本之策还得靠“强实名”,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,不得转赠转售。就会从根本上杜绝“黄牛”的生存空间。这倒不是什么新办法,想当年,无数倒卖火车票的“黄牛”,就是在“强实名”的规则下消遁无形。当然,演出票务市场不是火车票市场,后者公益性更强,购票规则要突出保障机会公平;而前者商业性更强,这对制度设计提出更多元的要求。从技术上来说,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,并没有什么难度,铁路出行“身份证+刷脸”早已广泛应用。关键是要有改革动力,并精心筹划好正常购票观众退票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等配套制度。期待相关部门不断摸索出更合适的方案,系统长远地解决演出票务市场的“黄牛”问题。

澎湃新闻:退票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

强实名制如果今后要普遍执行,在关键的退票问题上,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。相比过去的随时可私下转让,今后消费者一旦买了票,遇到意外除了退票就没有其他救济渠道。而退票也确实可能给演出方增加更多的成本和不确定性。演出方就需要仔细权衡,比如可以设置几个退票时间窗口、要不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等等。黄牛现象的存在,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去的售票方式比较粗放,给了他们钻营的空间。但也是这个空间,给了消费者私下出让票的自由。而如果想彻底消灭黄牛,就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成本。强实名制说起来简单,可是要全面落地,在设备和人力上就要不小的投入;而消费者私下出让自由的消失,也是一种隐性成本。强实名制代表的方向,是精细化的管制,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有序,但这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,就意味着要让渡更多自由。

北京晚报:从票源入手斩断黄牛黑手

规范演出市场秩序,不能光靠事后的重拳打击,更要从票源发力,让黄牛根本无票可倒,才是釜底抽薪之道。为什么黄牛手中总能有票,他们为什么这么牛?据媒体调查,黄牛除了利用专门的抢票软件,还操控着较完整的人工抢票产业链,同时也有一些所谓“内部票”通过各种渠道流出,大大小小的跑冒滴漏汇聚到黄牛手里,就成了他们的“源头活水”。也正因如此,北京专项整治工作提出的8项治理措施中,前两条都明确指向对票源开展管理,要求堵塞非法倒票源头。近期,电子票“实名制+不可转赠+限时退票”的组合拳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。过去几天,有两场演唱会因为不可转赠的限制出现了退票潮,真正的粉丝有了二度抢票的机会。当然,也许此举对真观众的转赠、退改构成了一种麻烦,但严格管理的大方向是不能变的,要做的是不断摸索出更合适的方案。

新京报:可尝试更多“组合拳”

防范倒票“黄牛”,不仅仅是演出主办方的事,相关监管部门也有必要通过完善执法管理,为演出市场保驾护航。如自上个月开始,北京文化和旅游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“黄牛”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,提出了8项具体治理措施。包括开展票源管理,堵塞非法倒票源头;推动售票实名制,设置每人单场次购票上限;重拳打击现场“黄牛”等。这些措施,既是对“黄牛”的震慑,也与演出机构的“技防”形成了治理合力,将构建起更全面的对于非法倒票行为的防范之网。演出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快速复苏也是拉动文化消费的重要动力。就此而言,尝试打好“组合拳”,彻底压缩“黄牛”兴风作浪的空间,也是营造更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,值得各方共同努力。

(黄河评论信箱:zghhpl@163.com)

统筹:王攀 编辑:梁冰 版权声明

本稿件为独家原创,版权为郑州报业集团有限公司(正观新闻)所有,转载或者引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,如有违反,依法保留追究权。

标签:

精心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