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资讯 > >正文
金融促消费不只是“降价”

时间:2023-06-09 10:14:37   来源:经济日报


(资料图)

金融业也加入了“618”大促。近日,多家商业银行降低消费贷款利率,并推出信用卡消费“满减优惠”活动,部分国有大行的消费贷款利率已低至3.7%。与此同时,市场上的担忧之声也多了起来,争议主要集中在这些举措可能暗藏“套利风险”。

当前,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对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、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。在此过程中,作为金融体系中占比最大的间接融资,银行信贷大有可为。其中,消费贷款扮演了“特种兵”角色,它主要聚焦消费者的小额、短期流动资金需求,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,又被称为“周转钱”“急用钱”。

但需注意的是,金融促消费不只是“降价”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。价格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信号,降低贷款价格确实有助于扩大贷款需求、减轻消费者负担。但是,金融促消费的初衷并不单单是“让人们花钱”,而是要通过适度的资金杠杆,帮助居民恢复消费意愿、增强消费能力、改善消费条件,最终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。因此,除了降价,金融机构还要在丰富产品、优化服务上下功夫,并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。

金融促消费,要切中用户需求,让人们因“有用”而用,而非仅因“便宜”而用。为此,金融机构要在已有基础上,继续拓展、深挖信贷服务领域,尤其要聚焦小额、高频领域,如装修、餐饮、旅游、百货商超等。这些领域虽然看似不起眼,远不如房贷、车贷的单笔贷款金额高,但它们却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,这些“小生意”也有突出优势。一是量大,能够弥补单笔金额小的不足,如果算总账,那么收益也不差,正所谓“以量补价”。二是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、沉淀日常资金,进而帮助金融机构稳定客户规模。

金融促消费,要高效触达用户,让人们随手可得而非刻意寻求。相比于高频的消费场景,金融服务属于低频场景。也就是说,除非消费者刻意寻求,金融服务较难自然而然、相伴相生地出现在用户的消费过程中,但是,痛点反而可以成为市场机遇。接下来,金融机构要适度增强互联网思维,注重渠道建设,或者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消费、支付场景中,或者自搭平台,将商家集聚起来,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,避免消费者先借钱再找商铺。

金融促消费,还要防止好经被念歪。当前,市场上不乏针对套利风险的担忧之声。具体起因是随着债券市场企稳,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回升,部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已升至4%以上,此外,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也在4%以上。对比之下,银行消费贷款利率普遍低于4%,由此便产生了套利空间。金融管理部门、各金融机构要从严把控消费贷款流向,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投资理财、股市楼市等领域。对于借款人来说,要特别注意两方面事项。一方面,用贷要合法合规,切忌动歪脑筋,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;另一方面,用贷要合理适度,避免盲目借贷、过度借贷,有效维护自身的金融健康与合法权益。
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

标签:

精心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