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划、撰文 / 一佳、Alex
【资料图】
编辑 / KY主创们
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,ta 们非常善于倾听、肯定他人的意见,甘当别人的「捧场王」。
虽然 ta 们经常会收到类似「随和」「好说话」的评价,看起来在人际交往中适应良好,但实际上只有 ta 们自己知道这样活得有多痛苦和「内耗」。
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里的钟晓芹就是这类人的典型。她和其他女性主角相比是最没个性的,在公司总是无条件地给别人帮忙,渐渐大家都习惯了使唤她:咖啡机坏了她修,打印纸没了她添……看似办公室人人需要她,但她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「打杂小妹」,在本职工作上也不被重视、很难进步。
她的闺蜜顾佳这样评价她:“你老是习惯把别人的想法当成你自己的想法,别人要是说喜欢呢,你就好,别人要是讨厌呢,你就不要。”(看到这里,有多少朋友觉得是在报自己身份证号?反正我是狠狠共情了)
这种总是认同他人的心态,其实会给人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:因为习惯了忽视自己真实的想法、需求,时间久了,就失去了自己的立场,ta 们的内心会体验到一种「失去自我」的焦虑,分不清什么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。
那么,到底是什么让人形成了「总是认同他人」的思维模式?长期如此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、职业成长有什么影响?
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认清这种心态,并且掌握几个可以尝试改变它的方法。
总是认同他人,
其实是「规范主导型」
心智模式在作怪
「心智模式」的概念最早由苏格兰心理学家、哲学家 Kenneth Craik 提出。它是指一个人如何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人事物的运作方式,它决定了人们如何思考、看待问题,也影响着人们对于不同情况所做出的反应、行动。
企业教练 Jennifer Berger 将心智模式分为四类:自我独尊型、规范主导型、自我主导型和内观自变型。
其中,我们今天要讨论的「规范主导型」是最常见的心智结构,有高达 46% 的成年人存在规范主导的心智结构(Berger, 2011)(ps:合理推断,这个比例在东亚人中可能更高)。
「规范主导型」的人最大特点是“守规矩”,ta们非常在意他人尤其是权威的意见和评价(这里的“权威”指小时候的父母、老师;职场上的领导、资深员工等等)。因为有着避免被否定的内在动力,在做决策时,ta们会将外界的意见内化成自己的观点,以达成内部和外部的统一。
这种心智模型的形成,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童年经验的影响。如果一个人年幼时经常被父母否定,当 ta 反对父母的权威意见时总是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惩罚,渐渐地,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成了「被批评」的前兆,ta 只能通过隐藏自己、服从别人来避免冲突。
这种「总是认同他人」的心智模式,在人际关系中、职场中都很常见。
我们拿资深「规范主导型」人士小 A 的日常经历为例,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模式的「心路历程」,以下也可以称为「被人带跑的小 A 的一生」:
当别人和自己的观点大相径庭,ta 们会担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「出格」,于是默默放弃自己的观点,转而支持别人
公司开会讨论项目的执行方案。小 A 提前充分收集了资料,对自己的创新方案很有信心。会上大家轮流发言,团队最资深的同事讲了自己的方案,ta建议沿用上季度的策略,仅做小的优化。
小 A 听后陷入了慌乱:为什么 ta 主张用旧方案?ta 工作这么久了,一定比我更了解市场和公司环境,我是不是太冒进了?是不是换新的方案会有很大阻力或者风险?ta 一定是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才得出了这个结论,要不我也按照 ta 的思路讲吧。
当 ta 们觉得别人的观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,就会放弃思考,全盘将别人的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想法
网络上出现一个新的热点事件,一位大 V 发布长文章抨击了主人公。
小 A 的反应:读完文章觉得虽然对方观点有些大胆,但里面很多金句说到了自己心坎里,于是转到朋友圈,配转发语「说出了我的心声」。
几个小时后,网上出现了更多同情主人公的声音,小 A 的朋友圈下也出现了负面的评论,ta 赶紧删除了朋友圈,重新转发了一篇支持主人公的文章,配文「这个思考角度很好」。
即使心里有明确的想法,还是会被别人影响,做出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决策
小 A 几个月来都想要一件红色外套。这天和朋友逛街看到一件款式合适的夹克,刚好有红色、白色两种颜色。试穿之后,一向很懂时尚的朋友发表了自己看法:“我觉得白色更实用一点,搭配场景更多,而且夏天了,红色会不会有点热?”
小A陷入纠结:自己想要红色,可是朋友说白色实用,自己想要红色,可是朋友说白色好搭配,自己想要红色,可是朋友说红色看起来热!最后,ta 付款买下了白色。
Ta们会认为自己除了遵从既定的规范,没有其他选择,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事情的结果
小 A 自认为是一个满分员工:ta 从不质疑领导的决定、违背领导的意见。领导布置的任务,ta 总是按时、高质量完成。然而在季度考核中,自己却得了最低分。小 A 问 HR 自己的分数是不是搞错了,得到如下反馈:领导觉得小 A 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,从不给出建设性的建议,没有利用好自己的经验创造更多价值。
小 A 感到又委屈又不知所措:自己听领导的安排,是因为他是领导啊,我还能有什么选择?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办,还听领导的吗?
小 A 会产生这样的疑问,也正是我们想要讨论「规范主导型」的原因:一个处处认同他人意见、满足别人要求的「老好人」,可能真的会吃力不讨好,越活越不快乐。
「规范主导型」
会让人逐渐失去本真的快乐
规范主导型的人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特有的优势:ta 们能够看到并理解世界的复杂性,天生拥有换位思考的天赋,能在对话中及时捕捉对方的情绪并给予准确的共情。也就是说,ta 们是很好的倾听者,在相处中会给人很得体、很舒服的感觉。所以即使在新环境中,规范主导型的人也很容易和周围的人建立友谊。
此外,ta 们天生学习能力很强,善于从事物中总结规律,也擅长根据他人的意见来调整自己,“吾日三省吾身”就是规范主导型的人的日常生活。因此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涉足新领域,ta 们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迅速提升。
但规范主导型的人就是因为太懂得尊重规则和权威,太会换位思考了,以至于把自己弄丢了——
自己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,人际满意度低
在日常生活中,与他人意见不同是十分正常的,但在遇到意见冲突时,规范主导型的人总会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,压抑自己的情绪、把自己的需求牺牲掉来换取对方的满意。长此以往,这些被压抑的感受并不会消退,当时的愤怒、委屈会越积越多,演变成对对方的怨恨,最终导致关系恶化(Berger, 2011)。
(生活中遇到委屈情绪失控怎么办?在公众号后台回复「委屈」,获取《成年人的生活总是有委屈,如何维持情绪稳定?》)
习惯跟随他人,缺乏自主表达的勇气,限制自我成长
因为总是依赖外界的规则和要求来约束自己,规范主导型的人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,自主性较低。所以 ta 们喜欢相对固定的岗位、角色和生活,会认为“我似乎只能这样了”。如果需要 ta 们自己主导或承担更高的责任,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可以跟随,ta 们会感到压力重重、过于焦虑甚至手足无措(Berger,2011)。
规范主导可能会让人失去本真(authnicity)的状态,也就是「失去自我」
习惯性听从权威的判断确实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,但长时间将别人的观点内化,其实构成了一种对自我的入侵,让人失去独立意识和边界,与自己本真的状态越来越远。
美国戏剧家 Eugene O"Neillr 将「本真性(authenticity)」,描述为「一个人忠于自己的个性、价值观和精神而生活。」
研究发现,本真性与我们的心理健康之间息息相关(Jacobs & Barnard, 2022)。较高的本真性与较高的生活满意度、积极情绪、自主性、幸福感、自我接纳等呈正相关(Wood et al,2008)。与之相反,较低的本真性会让人变得不那么「像人」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「异化(dehumanization)」。异化会让我们丧失对生活的兴趣,无法感知到内心的真实需要,有时即使感知到了,也没有勇气和力气去改善现状。
如何改变「规范主导型」的
心智模式?
不过别担心,「规范主导型」的认知模式是可以改变的。你可以从以下这些细小的尝试开始,逐渐跳出规范主导型的制约,减少他人的声音对我们的干扰。
1. 检验现实情况,有距离地觉察自己、对自己提问
通过对自己想法的观察,看清自己是否在依靠外在标准寻找“正确答案”,或依靠外界标准评价自己。当发现自己又被「带跑」时,有意识地觉察:
哪些人会对自己的看法产生影响?
Ta 的观点也仅仅出自自己的经验,还是经过了客观的验证?
如果不听 ta 的意见,真的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吗?
如果 ta 对我失望,我是否可以应对?
这些问题可以帮你消灭掉大部分「想象中的灾难」,为发表、执行自己的想法减轻阻力。
2. 去做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,即使是件很小的事。
从小事做起,频繁积攒一些「自己可以影响别人」的正向反馈,会给你更多表达自己的信心。
比如,你想提升自己在工作场合中的话语权,一开始就去重要会议上发言也许太难了,就先从一些即使出错也没关系的小事上开始,逐渐升级场合的重要性:提出午饭吃什么的建议、在头脑风暴时抛出几个大胆的想法、在重要会议上正式发言。
在这个过程中,让自己逐渐能够与“被否定”的感觉共处。
无论有些情绪看起来有多么可怕,如果我们允许自己面对、处理和转化这些情绪,那么它们总会把我们带入好的状态:哀伤会陪伴我们接受现实,愤怒将引导我们表达自身正当的需求,恐惧会引领我们寻求安全……
同样的,被人否定虽然会让我们产生沮丧的情绪,但它并不是世界末日,不代表关系就这样「完蛋了」,恰恰相反,它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开始: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想法也许会引发冲突,但通过对异议的讨论,冲突也能拉近你们的距离,让双方都能获得一个更加全面、有价值的结论。
最后,送上几句诗人余秀华回复网友时「坚守本心」的精彩发言。
祝大家都能收获一种任凭狂风暴雨,我自不动安如山的心境,生活得更加自信、自由、自洽。
你说的都对。但是,我写的是属于自己的诗。
当然,我们也要意识到,心智模式的成长是一个漫长且有难度的过程。因为它与我们最底层的认知思维系统有关,有时甚至难以察觉。而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egan的「成人发展理论」也表明,只有少数人可以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心智模式。
一个发展出更成熟心智模式的人,能够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理清自己的核心需求,不被环境变化盲目裹挟,坚定自己的选择;同时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,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法。
成年后,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,是心智模式的差异。而职场,是我们日常面临的各个场景中问题复杂度最高的一个,也因此其实是最好的心智提升“练习地”。
如果你也是一个容易感到内耗的人,如果你正在遭遇职场与生活的瓶颈,如果你希望能获得更成熟的心智模式,实现真正的成长,这里非常诚挚地邀请你来参考KnowYourself主创团队打磨近6个月时间推出的「21天心智成长营:如何低内耗地工作」——
在这门共练营中,你将会了解决定人最底层思维与认知的心智模式,并且评估自己当前处于怎样的心智阶段,有哪些优势和待改进之处;
同时,你也会理解在更成熟的心智模式视角下,该如何破解内耗焦虑、人际关系复杂、职业倦怠、职业发展遇瓶颈这些职场老大难问题;
整门共练营中,还设计了15+职场真实案例,与16+专业心理练习,让你学到就能用上,真正学会在现实场景中运用更成熟的心智模式来思考、应对问题;
除了工作场景,这套心智模式还能帮助我们在亲密关系、家庭关系、情绪调节等更广泛的生活领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。
本次21天心智成长营由KnowYourself心理教练落雁Anna主讲,全部视频课程和练习内容可永久免费回听复练,且包含3场落雁老师亲自直播答疑(每场90min)。同时,现在报名还有首期专享优惠200元,诚挚地邀请你立刻加入——
KY诚意出品21天心智成长营
找到躺与卷之间的第3选择
现在报名,还可享受首期优惠200元
限量招募600人,扫码立刻报名
悄悄说:考虑到老师档期,本门「21天心智成长营」不能保证连续开营,希望报名的KYer抓紧上车了,手慢无~!
点点「在看」,多倾听自己的声音~
References:
Berger, J. G. (2011). Changing on the job. In Changing on the Job.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
Jacobs, R., & Barnard, A. (2022). Authenticity as Best-Self: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in Law Enforcement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13,861942.
Wood, A. M., Linley, P. A., Maltby, J., Baliousis, M., & Joseph, S. (2008). The authentic personality: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henticity Scale.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, 55(3), 385–399.
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。
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